【人际交往 心理咨询】总觉得自己不能融入同事之间的圈子怎么办?
【燕园博思人际交往心理咨询专家答疑】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归属的需要,即被别人认可与接纳的需要。当我们无法融入某一社交圈子时,会产生被拒绝感,导致安全感的丧失,进而影响人的情绪。从自身来说,可能是由于自身的性格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导致无法融人圈子,也有可能是因为受了光环效应和刻板印象的影响,而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因为当个体在第一次接触新的社会环境时往往会按照以往的经验,形成对一类人倾向性印象或固定的看法。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而刻板印象也是基于圈子中的某一人的特性而类推到一群人,尽管是意识层面的,但却如同刻在木板上的图形一样难以更改、磨灭。 因此,在现实中如果你真想融入其中,需要对具体情况客观分析后分別对待处理。
(1)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如果是由于自身的人际交往方式不佳而导致无法融入圈子,这时我们要努力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技能,空余时多看些有关沟通交流技巧的书籍,平时多注意观察同事们之间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然后学习模仿并设法主动与同事交往,并给予他们适应你的时间,这样慢慢随着双方关系的建立而逐步融入大圈子。
(2)弥补性格缺陷:检讨自己性格原因,譬如:争强好胜,爱出风头,不懂装懂,斤斤计较等,而使别人不喜欢跟自己交往。 如果想要改变,首先寻找一个自己比较信任的同事,真诚与他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然后根据同事们提出的核心问题开始突破,从认知上意识,从行为上矫正,并主动寻求同事的监督,及时反馈自己的变化。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回到大团队。
(3)改变认知:如果是仅仅因为既有的经验而产生对圈子中的某些人或团体的偏见,不愿融入圈子时,我们需要主动去改变自己的观念,通过与圈子内同事的交流沟通,增进了解,放下偏见,融入同事之间的社交圈子。 做的比同事多,但拿的比他少,该怎样处理跟他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有个很好的词可以解释该问题里的“多”和“少”的现象,,即自我服务偏见,是指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潜意识里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这样的偏见存在于对自身工作能力、洞察力和忍耐度等的看法方面。 如大多数人对自己工作业绩的评价高于平均水平,认为我们比别人更了解自己,觉得自己对不平之事都相对更加宽容,甚至认为比多数人更不容易产生自我服务偏见。 心理学家韦纳经过研究后认为,这种偏差是由个体在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所决定的。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转变认知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完全量化对比,也就影响定性分析,这“多”就无从定论,以至于“少”也失偏颇,心中的嫉妒和不满就成了无根之草,所谓的不公平也就不存在;何况人世间本就是由诸多的不公平逐步综合成相对公平的,自然不满情绪也就烟消云散,只需要单纯考虑跟他(她)气质性格是否相近,是保持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还是可以进一步发展成朋友关系。 当我们心态有所调整,同事关系的建立也会如水到渠成一般舒畅自如 。
(2)选择正确的归因方式
海德在对人的知觉的研究中认为,知觉的实质就是一般人处理有关他人和自己信息的方式。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环境原因如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个人原因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当我们认为自己比同事做得多却比其得到的少而出现心理不平衡时,即将原因归结于组织的不公平,进而产生怨气,对组织不满。但是如果我们从自身出发,对自己进行反思,主动与领导沟通,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就能在组织中得到进步与成长,反而比抱怨更为有益。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图片为本站编辑网上寻找,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普及心理且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来获取信息,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声明:该站部分文章及图片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心理知识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