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变化多端的时代,越容易产生心理恐慌。我们总是下意识地采取行动来增强控制感,但却不一定奏效。这种时候,需要冷静、谨慎地判断,每一个行动都须评估它的有效性。如果现实困难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控制范围,那么接受现实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起码,我们还拥有健康、平静的心态。
中国的父母算得上是世界上辛苦的父母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们别无选择,必须要确保孩子未来生存得好一点。物质生活上还好说,即使发生了三聚氰胺事件,也还是可以买到放心的奶粉;但是教育就不一样了,这件事情上父母使不上多少劲儿,于是进一个好学校就成为全家的头等大事。为了上学,交高额择校费,花钱花时间上辅导班,在名校附近购所谓的“学区房”,这些看似疯狂的行为出发点只有一个,希望借此增加一点保险系数,从而增强对孩子未来的可控性。读者可能会问,人家美国人为什么就不这么恐慌呢?那是因为人家的父母并不那么想控制孩子的未来,但中国的父母做不到。
心理学家曾做过很多关于内控和外控的研究。所谓内外控,指的是一个人将控制权的重心放在哪里的问题。内控者更多地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掌控事情的结果,而外控者倾向于认为事情的结果更多受到环境的影响,自己的努力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证明,内控者更自信、更积极,更多采取主动的行动来改变现状,因而有更健康的心态。
也有相反的研究结果。曾有心理学家就美国的一次龙卷风灾难事件后人们的心理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受灾人群的心理反应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内控型,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对眼下的情况采取点什么行动以尽快改变糟糕的现状,于是他们四处打听消息,尝试多种方法试图改善自己的处境;另一种为外控型,他们认为面临如此大的灾难,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只好接受现实,等待政府和专业人员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所以他们并不急于打听消息和采取行动。一段时间过后,研究人员发现内控型的人情绪上更焦虑,有更多的挫折感,甚至出现了一些躯体状,而外控型的人则情绪较为稳定,对现状适应良好。研究者分析认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或现实困难时,表面上看起来消极的接受现状的反应模式更有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无效的积极主动反而会增加个体的焦虑恐惧,导致适应不良。
身边也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书兰在北京,她的男朋友吉米在芝加哥,为了结婚,两个人总有一个要放弃自己熟悉的环境去跟对方会合。反复商量之后,两人决定还是书兰去美国更好。准备出国前,书兰陷入焦虑和恐慌之中,她担心自己到了美国不能适应那里的语言和生活环境,担心自己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担心自己出国后爸妈的生活没人照顾,甚至担心将来在国外万一有什么变故自己连退路都没有……她想得很痛苦,总感觉如果没有什么对策自己都不敢出国了。后来在专业辅导人员的帮助下她终于认识到,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未知与冒险,不要追求完全的控制感,要学会放松。
学会适当的放弃控制,也许生活会给你一个惊喜。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图片为本站编辑网上寻找,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普及心理且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来获取信息,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声明:该站部分文章及图片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心理知识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