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情绪有个误区,觉得学心理学久了的人,就没有情绪了。之前我去讲过一次亲子的课程,课程结束后,有一位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她有个儿子,今年4岁,她一直认为,男人应该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她觉得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所以,她从小都很注重培养儿子的情绪,但是她所理解的情商,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商。她说她看了很多书,用了很多的方法,儿子今年4岁了,终于训练到他不会闹情绪,不会有脾气了,可是有一天有个朋友跟她说这个方法是不对的。她希望我作为亲子方面的专家,告诉她从小教育儿子控制情绪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当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感觉头皮发麻,试想一下,一个4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会控制情绪,那他长大之后,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忍耐情绪,不是一件好事。那么,一味发泄情绪,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几年前,某明星家暴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终引发千夫所指、企业崩溃。好脾气不对,坏脾气也不对;忍受不对,发泄也不对,那么,关于情绪,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事实上,情绪只是身体面对外面世界的一个自然反应,它是潜意识给我们的一个信号。如果我们不去接收这个信号,强行压抑它的话,它就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我们任由情绪宣泄、愤怒,那我们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所以,正确面对情绪的方法,不是管理它,而是看到它,接纳它。
好脾气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境界,一种是压抑,另一种是接纳。比如愤怒,通常是对于自己无能为力时的一种习惯性反应,它仅仅是一种次要情绪,在愤怒的下面,往往掩盖着无助、无奈、伤痛等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情绪。当我们遇到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不愿接受愤怒底下的这份脆弱,于是我们就用愤怒的方式去向外攻击,把责任放在对方的身上,这样,我们就不用去感受自己无能为力之后的痛苦。
如果我们能了解情绪,能及时觉察到它,看到它,然后问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我就有很多选择:我可以选择压抑、选择攻击、选择忽略、也可以选择做一些有建设性的事情。比如,当某投资带我们到环境嘈杂的麦当劳里批判我们项目时,我感到非常愤怒。
跟以前不一样的是,我能够觉察到我的愤怒,同时能透过愤怒,感受到愤怒下面那份深深的无力感,我深吸一口气,然后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我还有什么选择?”我的大脑会冒出很多答案,“揍扁他的鼻子”只是其中一个选择;“接纳这份情绪,回去努力把项目做得更好”,也是一个选择,当然,我选择后者。
其实,学不学心理学,人都会有愤怒,只是愤怒后的行为会有不同。宋代青原行思禅师说,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悟渐深,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彻悟后,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当我们学了心理学,能够看到情绪,带着觉察,能够有更多自由的选择,于是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来接纳这个情绪,就会很平淡,很从容,这种从容,是很有活力的。
同样一个好脾气,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压抑,另一种是接纳。如何分辨这两者?其实很简单,前者死气沉沉,后者魅力四射。
很多人,觉得情绪是不好的,所以一直把情绪深深的压抑在自己的内在,当他压抑情绪的同时,他整个人都会看起来了无生趣,就像个木头一样,完全没有生命力。她的生命能量是很低的,是死气沉沉的,她在一个团体中,你会忽略她的存在。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习惯把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比如,开心,快乐,是正面的。愤怒,悲伤,是负面的。其实,当你压抑悲伤的时候,其实开心也同样被压抑了。一个不懂得愤怒的人,他是不懂得激情的;一个不懂得伤心的人,他是接受不到快乐的;一个感受不到痛的人,他是感受不到兴奋的……所以,情绪是两面的,它就像一个钟摆一样。你压抑了其中一面,另一面也同样被你压抑。死气沉沉,皆因你压抑太深。
“有些人25岁就死了,75岁才埋葬”这个是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这里的“死”,只是个比喻,“死”是指激情褪去,梦想幻灭,死气沉沉。重新活过来其实很简单,可以从重新接纳你那所谓的“负面情绪”开始。但愿心理学能让更多已经“死”了多年的人重新活过来。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图片为本站编辑网上寻找,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是一个普及心理且帮助有心理困惑的人来获取信息,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声明:该站部分文章及图片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心理知识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